很多时候,我们明明不喜欢或者不愿意答应别人的要求,但为了不伤及到对方的面子,会勉强自己。结果就是,自己煎熬,对方也觉得你没有尽心。得不偿失。

高中的时候,学校运动会要表演节目,万事俱备,就只差服装的统一了。我们都是穷学生,于是就想到了之前老师们表演时候曾经统一订过服装这件事,问老师借是个好主意。兴致勃勃的我们找到了刘老师,说明来意之后,刘老师稍有迟疑,但最终还是借给我们了,并且再三叮嘱要保持衣服干净;第二个找的是张老师,她平易近人,肯定比刘老师好说话,然而就在我们满怀信心地说出借衣服的事情之后,张老师一口回绝了,她觉得私人物品不适合借给别人。受了打击的我们没有把借衣服行动继续下去,而是选择了万能的白衬衫牛仔裤。

后来,在一次募捐活动中,我清楚地看到了刘老师把那件我们借了不到半天的衣服捐了出去。那一刻,我呆在那里。原本还觉得张老师斩钉截铁的拒绝有些太直接了,但现在看来,却是刘老师的举动却深深刺痛了我们。不愿意借就不愿意呗,答应了后来却又嫌弃,何必呢?

大学的时候,一位舍友非常喜欢K歌,几乎每个月都要去两三次KTV。有一次,宿舍只剩我们俩,就在我打开电脑准备守候一场期待已久的球赛的时候,她拉着我要我陪她一起去K歌。我以人太少准备拒绝她,她却说有两个朋友已经在等着了,回来可以看球赛录像啊。球赛我已经等了很多天了,而且看直播和看录像完全是两种感觉,我真的不想去K歌。然而,经不住她再三请求,宿舍里又只剩我们两个人,不去的话太不给她面子了。于是,硬着头皮和她进了KTV。

然而,歌声吵杂中全程我都在盯着手机,看着QQ群里的球友们聊得热火朝天,羡慕不已。而舍友点了好几首歌,气势却被她那两个朋友全完压住。回来后她埋怨我,你都跟我进了包厢了,一首歌也不唱,我叫你去是撑气氛的,不是添人数的!我想反驳,又觉得她说的都对。

后来就长了记性,不愿意,就拒绝。

不用怕伤及对方的面子,因为你答应了,对方就会觉得你会全身心投入。但如果你带着一丝勉强的意味,就既会让自己感到难受,也会让对方觉得你在敷衍。这才是真正伤及对方的行为。

相反,如果你学会了斩钉截铁的拒绝,对方也就不再抱有希望,会另谋他法,你自己也不会因为明明不愿意却非要做而煎熬,这样也不会浪费大家的时间。可能你会问,这样做会不会令朋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呢?要记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贵在真诚,虽然直接一点可能会当场令对方有一丝难堪,但时间久了你的“真”就会慢慢显露出来。而那些虚情假意,我想,它并不是情感当中被允许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