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公众号上的一个读者给我发来消息,说了些她在大学期间社交上遇到的困扰,希望我能够给她点建议。以下是她的原文:
我是我们班中社交最少的人之一。我没有参加任何的社团,也几乎不参加任何大学活动。每天除了和一两个好朋友交流之外,偶尔情况下才会和其他人聊聊天。
我知道这样不对,但我确实对这些事提不起兴趣。 下了课,我大多数时间都是呆在宿舍里,看书学习或者看看剧。最开始的时候,同学还会约我一起吃饭逛街,可能是因为我不爱说话,后来也不约我了,我虽然也感觉这样比较轻松,但内心还是有点失落的。虽然我不爱说话,不过性子很好,同学室友们并没有因此就孤立我,这让我感到很幸运。
刚上大学那会儿,我其实也主动参加过一些活动,只是我发现大家参加活动都是混一混的心态,没怎么当真。但我是个很认真的人,有时候会很较真,这让我格格不入。后来,我就再也不喜欢参加活动了,我更喜欢一个人呆着,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
一开始我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可是看着大家都在大学期间交了那么多朋友,像是我一个室友,我们不管想去同城哪个学校玩,她都能找到朋友带我们玩,这真的让我很羡慕。而且大家也都说,在大学里社交、人脉很重要。 不管怎么说,我肯定是希望自己以后过的好点,所以我就想尝试改变自己,这就成了我苦恼的来源了。因为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开始社交。
我尝试过主动参与同学们的讨论,但是我基本每次都不知道该怎么说好,说不了几句基本就冷场了,真的很尴尬。走在路上碰到同学,我也尝试主动打招呼,比如笑一笑,招招手。但我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感觉做的很不自然,事后就很懊恼很后悔。以至于后来,心理负担太重了,害怕和同学打招呼,大老远看到了同学,要么低头假装没看见,要么故意换路。
我现在很怀疑我是不是真的永远学不会社交了。
大学校园风景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多人结伴,一种是孤单独行。虽说不管哪一种,都没有对错之分,就像上面这位同学一样,保持当前状态而不是去刻意追求所谓“社交”,依然可以过出专属的精彩。只是很多“孤独的”同学,仅仅只是受困于技巧上面的一些原因,内心里其实非常向往着充实而丰富的社交。也因此,我想就我的一些人生经验,给出一些小技巧,帮助大家更好的参与进大学的社交活动里。
“如何在不尴尬的情况下介绍自己?”
大学社团,大学活动都是认识新朋友的好途径,但更主要的还是主动向对方介绍自己,从而获得进一步的了解。
但在开口之前,先确保自己自信的肢体语言。要通过外观表达出自信,这会给接下来的语言更加有力。
走路时抬头挺胸,不要懒散没有精气神。更别双臂交叉或者直接把手伸进口袋,这容易给人一种不尊重人的负面观感。
与视线中的人进行眼神交流,并在他们见面时微笑。不要一直盯着别人的眼睛,盯着对方双眉之间的区域。这样的好处是既不会与对方眼神直接接触双方尴尬,也能长时间保持专注。
不要呆在房间的角落力,这是种逃避行为。
只有表现出足够的自信,在进入交流时才会引起对方的重视,也能对你的一些不足的表现具有更好的包容性,后者对于社交表现不好的人来说太重要了。
比如说你含胸驼背,气势不足,走到别人面前来了个普通开场白:“今天天气真好。“对方会觉得你是跑来尬聊的。
但若是你自信满满,嘴角带笑,同样一句“今天天气真好。“对方会觉得你开了个非常好的开场白,觉得你特别幽默。
很多不善交际的人,正式因为不自信而积累了太多负面回应,才渐渐的害怕社交。
做到了自信的肢体语言,就算是成功了一半。那么接下来就是开口说话,进入交流了。正所谓第一步难死英雄好汉,开场白确实是个功夫活。我有一套我自己常用的方法,对你肯定很有帮助。
首先,保证随意而自然。为什么要强调这个呢,因为随意自然的风格,能最大限度的拉近两人的距离,你喜欢拉家常还是官方问答呢?所以竟然少用类似“你好,我是***,很高兴认识你“之类的开场白。天然的生疏感。
我常采用的方法是,在准备开始说话前,先快速转头浏览一下周边环境,寻找一个可以作为话题的事物或事件。比如注意到刚好出乎意料来了场大雨,就可以很自然的和对方说(记得保持自信的肢体语言):“这雨下的有够突然的,不知道这会儿有多少人淋雨一直走“;再比如你注意到对方的穿衣风格和你的很相似,可以一种很惊喜的语气说:”你穿衣风格和我很像欸,你这身衣服是在哪买的。“诸如此类,不过要注意说话要符合自己的性格特点。俏皮的人,可以说话俏皮些;睿智人设,可以说的有智慧些。
只要你愿意观察和联想,不管是天气时政,还是你我双方衣着外观,或是对方精神状态,或是活动正发生的事件,都可以作为最好的话题作为开场白。
观察周围环境寻找话题切入的好处有很多,一来不需要记忆数量很多的固定开场白,而且还不一定适用;二来话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三来发生在周边的事,能更快速的引起回应,也显得更为自然不突兀,很利于后续展开交流;
跨过了开场白,接下来可能要面对的便是担心交流时尴尬的沉默,也就是所谓的“最怕空气突然安静。“
这对于擅长交流的人来说,自然不是问题,而对于“新手“就不那么友好了。但学会扬长避短还是可以解决的。
长时间独处的人,心都比较静,在交流中能很好的作为一个倾听者。因此呢,刚开始尝试的时候,不要急于表现出自己的看法和态度,这就很容易引发冷场。而是应该更多的去倾听,在没有太多把握正确回应时,简单的肯定对方就好。注意管理好自己的表情,不要表现出不耐烦。更正确的应该是,眉眼略收,脑袋微微向左歪(左歪表示倾听与思考),偶尔配合点头与微笑,一场愉快的交流便完成了。你满足了对方的表达欲,对方也记住了你。等你慢慢习惯了交流,再尝试着表达出更多自己的看法吧。
“我如何进入现有的社交圈子?”
一个班的同学,总是各自几个玩的好的人组成一个个圈子。而内向不善交际的同学就孤立在一个个圈子之外,想进去却不知道该怎么做。
在进入社交圈子之前,更重要的是先选择适合自己的圈子。有两个需要注意的地方,一个是选择和自己相似的圈子,这个毋庸置疑;另一个是选择因兴趣而组成的圈子而非关系紧密的圈子,前者更容易接受新成员。就好比说,你不会选择加入别人的老乡圈子,除非你也是他们的老乡。
而打入圈子有一个非常简单而实用的方法,那就是和他们结伴一起去食堂吃饭。起初往往他们是三五成群一起的,固定成员。下课准备吃午餐的时候,瞅准时机,与他们中的某一个成员一同去食堂,再顺其自然与他们一同吃饭。并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持续这么做,可以的话与其中某一个成员打好关系,一个就好。一段时间后,你就是他们圈子里的人了。
类似的还有一起上课,一起泡网吧,一起玩游戏,一起学习。
“如果我被拒绝怎么办?”
首先需要认识到,无论社交技巧多高的人,一样会遭到别人的拒绝。因此,摆正心态,正确对待别人的拒绝尤为重要。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单方面付出越多的人,被拒绝的可能性也越高。就好比谈恋爱一样,付出多的一方,总是容易受到伤害。不过可千万别因此就草率的做出不付出的决定,被人拒绝并不会降低你的个人价值,也不能定义你是一个失败的人。被人拒绝反而可以看出一个好事,提醒你及时止损,别在错误的人和事上继续浪费时间。
对于不擅社交的同学,被人拒绝最大的伤害就在于,打击了社交信心,总以为自己在社交方面做不好,接着就逃避甚至直接放弃。所以,请务必记住以下三点。
承认自己的情绪。被人拒绝一定是个很不好的体验,但是坚强的人正面应对自己的不良情绪,这对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拒绝被定义。若是有人因此而草率对你下定义,例如说“你根本不会聊天“这类的话,你要拒绝别人对你强加的这种定义,你只能由你自己来定义。
从拒绝中学习。我也常常被拒绝,但为了避免在下次被同一个理由再次拒绝,我都会在事后好好想想,我是因为什么被拒绝的,是因为我说的话,还是因为我的语气呢?
“我该如何迅速与对方成为挚友?“
各方面都相近的人,包括性格、见识、言行举止、语气等,并不需要特别多的精力,也可以轻易的成为挚友。但这一点却并不一定适用在社交上存在障碍的人。他们同样很想和对方成为好朋友,却不知道如何做,甚至于连互相靠近都做不到。
阿尔多·西维科(Aldo Civico)博士提出了一种“匹配和镜像技术”,他将其描述为“假设他人的行为风格以建立融洽关系的技能”。简答来说就是模仿,这种方法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模仿对方的三类社交行为:肢体语言,精力级别,语气。当想和对方成为挚友时,先观察对方的肢体语言(例如是不是喜欢比手势,说话时神态严肃还是俏皮);以及他们的精神级别(例如是否精力亢奋还是比较内敛);还有说话语气(安静还是高昂)。记下来,然后和对方交流的时候,模仿他们,这会让对方感到亲近。当然,也别模仿的太过火,否则很容易让人以为你是在取笑他。
最后,希望大家在大学里,做一个可爱、善良、正直、温暖的人,收获一份最可贵的友谊,远远好过一千份点头之交。

领取大学必备学习资料
人之不学,犹谷未粟,米未饭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