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考研失败了。

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出国、保研,或是入职名企,我像突然踏空,在平稳的轨道上突然被甩掉了几千里。

刷着朋友圈,看到一个家境不错的同学远赴帝国理工,我讪讪地和朋友说,好不公平,我明明比他努力。

朋友淡淡说,他为了今天已经准备很久了,从大一开始积累作品、打比赛,大二开始学雅思,大三开始加入项目组。没有人是一蹴而就的,也没有人能凭一时的努力而得到侥幸。他只是获得了他应得的。

朋友的话,像一盆冷水浇醒了我。

人真的不用等着被逼到绝路了再努力,这是他让我印象最深的话。

日本人在吃饭之前,大多都会说一声“我开动了”。人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动物,做什么事情都或多或少需要一些仪式感。而在人生里面更是这样,我们总是企图能够创造一个特殊的时刻,或者不一样的地点,暗示从那里开始就和以前的自己没有关系。

但其实生活从来都在不紧不慢地螺旋着,把我们甩在后面。

《文心雕龙》里有一句话:务先大体,鉴必穷源。学东西定要先有大体观,先找大框架,然后再追本溯源,在这个框架里追根问底就是先培养一个眼界,然后再锻炼深入学习的能力。开眼界就像玩游戏开地图一样,你看到的版图越大,就越知道彼此之间的联系是什么。你不开地图只发展你自己,忽然有一天有人打过来灭了你,你就只能抱怨世界不公平,不公平啥,你连世界都没见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