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没有绝对的对错,争个输赢又如何。那些爱争辩的人,大多过得不快乐。跟父母争,争远了亲情;跟爱人争,争丢了爱情;跟朋友争,争淡了友情;往后余生,愿我们都能守心自暖,不与人争,活得自在而从容。

 

01

 

不和爱人争得失

在电影《婚姻故事》中,妻子妮可是个演员。她年纪轻轻便小有名气,于是前往纽约逐梦。 

她在这里,邂逅了戏剧导演查理,她说:“在看到他第一眼的时候,我就知道我爱上了他。” 

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并生下儿子亨利。 

他们有着共同的艺术追求,在外人眼中,简直是神仙眷侣。 

可实际上,两人的爱情,早已在日复一日的怨怼中消磨耗尽,最终协议离婚。 

离婚前,妮可哭着说:“一开始我是一个演员、明星,大家都知道我,可是后来我越来越不重要了。” 

查理也哭了:“是你要结婚的,我才20出头,刚刚声名鹊起,可是我和你结婚了,为了爱你,我失去了多少机会!” 

两人积怨已久,查理认为自己的事业被婚姻所缚,为家庭付出太多,在原本大有作为的年龄,却不得不囿于琐事之中; 

妮可则认为自己为了爱情,在小剧场呆了10年,甚至为此放弃去洛杉矶发展的机会,放弃了电影,放弃了导演梦,实在心有不甘。 

查理和妮可两个人,始终在计较谁为家庭的牺牲更大,谁照顾小孩时更用心,谁承担的家务更多…… 

他们因为爱,笑着走进婚姻,却因为太在乎爱情中的得失,渐行渐远,泪眼婆娑地走出婚姻。 

电影《婚姻故事》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情不知所终,一往而殆。 

在爱情中,你越在乎眼前的得失,失去的反而越多。 

正如作家马叛曾说:“爱情本身就是一种不计得失的付出,如果过分计较得失,那就不是爱情了,那是交易。” 

计较,是纠结的开始,也是烦恼的根源。 

倘若在爱情中锱铢必较,一定要算清楚你付出了几分,我回报了几分,那感情一定会慢慢变质。 

枯荣有数,得失难量。夫妻之间,唯有静而不争,才能地久天长。

 

02

 

不与父母辩对错 

主持人马东曾在节目中提到母亲,他说:“76岁的老母亲,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关灯。一看到屋里灯亮着,只要没人在,她就第一时间关掉。” 

刚开始,马东不耐其烦地告诉母亲:“灯亮着费不了多少电,一开一关反而会减少灯的使用寿命。” 

母亲每次都说“好”,可之后还是忍不住关掉。 

后来,马东再也不和母亲争论这件事了。 

他说:“老人家爱节约,都已经成惯性了,就算你告诉她再多道理,她也改变不了,何必要为这种小事斤斤计较呢?” 

图源《奇葩说》

家是藏爱的地方,不是争理的“辩论场”。 

我们与父母,难免有观念不一样的地方。 

哪怕老人做得不对,但一辈子的习惯,确实很难一朝一夕能改过来。 

如果每天为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父母吵吵闹闹,哪怕赢了道理,也会输了感情。 

家事无对错,只有和不和。 

重要的不是争清楚孰对孰错,而是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何况,对错之间并非泾渭分明。与其争得面红耳赤,倒不如笑着说声没事。 

只有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上各退一步,在不足挂齿的小事上彼此理解,才能留得住爱,守得住家。 

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不争,是一种大智慧,也是一种修养。 

真正的聪明人,都愿意在嘴上吃点小亏,以此换来一家的和睦。

 

03

 

不跟朋友比高低 

张爱玲有段时间,和潘柳黛来往密切。 

她们都是上海滩的才女,又是同一年出生,相识后很快成为好友,经常一起探讨对文学的见解。 

潘柳黛性格豪爽,张爱玲对她印象很好,经常邀请她去家里,跟她说了很多掏心窝的话。 

可是,自从张爱玲大红大紫之后,这种情况便变了。 

当时,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出版,4天后即再版,轰动一时。 

编辑部多次举行《传奇》座谈会,张爱玲先后出席了一系列作家交流会,风光无限。 

而彼时的潘柳黛,没什么特别拿得出手的作品,也没被太多人记住。 

她眼见身边的人都在追捧张爱玲,自己却只能悻悻然居其后,难免有些心理失衡。 

于是,她肆意传播张爱玲的八卦,还挖苦张爱玲的贵族血统,说张爱玲和曾外祖父李鸿章的关系,“就好像太平洋里淹死一直老母鸡,上海人喝黄浦江的水,自称喝到鸡汤一样”,字里行间,醋意十足。 

因为这些拙劣的行径,张爱玲和她从此陌路,老死不相往来。 

这些做法,也没有抬升她的文坛地位,反而让更多人对她敬而远之。 

潘柳黛因为嫉妒,非要与张爱玲争高低,却尽显窘态,得不偿失。 

人生难得一知己,好的友情,从来无关家境贫富,也无关地位高低。 

生活的累,大多源于比较。内心通透的人,从来不与人争。 

正如动画片《一禅小和尚》中所说:“不必总去攀比角逐,你不争自会有属于你的世界。” 

如果处处与朋友相比,比得过时,就会滋生优越感;比不过时,就会偷偷自卑,与朋友疏远。 

这世上,总有人春风得意,一日看尽长安花;也有人艰难度日,潦倒新停浊酒杯。 

其实,得意也好,失意也罢,不争才是善良,不比才是成熟。

 

04

 

聪明人,三不争 

英国诗人兰德曾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不争,不是消极懈怠,也不是软弱无能,而是任世事沧海桑田,我自怡然自得,云淡风轻。 

纷扰人世,红尘事多。唯有不争,方能无忧。 

就像村上春树在《舞!舞!舞!》一书中写道:“不是所有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一样,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自然不同。 

凡事没有绝对的对错,争个输赢又如何。 

那些爱争辩的人,大多过得不快乐。 

跟父母争,争远了亲情; 

跟爱人争,争丢了爱情; 

跟朋友争,争淡了友情; 

点个“在看”,往后余生,愿我们都能守心自暖,不与人争,活得自在而从容。

-END-

微信公众号:象牙塔内的宝藏
关注公众号:【象牙塔内的宝藏】
领取大学必备学习资料
人之不学,犹谷未粟,米未饭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