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几年一大圈读下来还是感觉中国古人写的东西最精辟、养分滋养最深;单一部《小窗幽记》醒、灵、豪、法这几辑就对目前“职场无产阶级”修身、养性、立业、治家大有裨益。试把近半年以来属于此方面的读书所得小结在这:
人跟“咸鱼”的区别贵在有修身之志,立业、治国、平天下等等都是修身的效果,这个“个人的身”便是一切中国古代哲学伦理的中心点。《大学》就说:自天子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怎么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以为何:齐家、立业、治国、平天下。
这里再向内核提炼,就所为修身养性,性格决定命运。在中国,性情品格的人生哲学讲究喜怒哀乐无过无不及,这就是《中庸》之道的核心要义。譬如饮食,只是要学“知味”的人适可而止,不当吃坏肚子、也不当饿肚子,即当代社会“少吃”是健康长寿第一秘诀。举一反三,职场官场有时“少说”也是稳重成事之秘诀。
人活于世即便是积极的自我塑造,也常存一个运气问题(包括福气、机遇、现实压力牵绊),感觉现在兜售焦虑的人们抱怨的主要就是这种人生之无奈。
“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迎之;
天劳我形,吾逸吾心以补之;
天厄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老人寥寥几语就点透:这几样都不行,命运也是掌握在自己手上,回到品德端正、心理素质、改良做人处事的方法这条正确的道路上来,走向自己更大的成功永远不晚。
而人们在遭遇倾轧、扛精、劳顿、不公时一笑而过、坦然面对的就是一种佛系人生吧。
另外这几千年的文化也给我们沉淀了“糟粕”;如钱穆所言中国的政治制度、人才制度、教育制度、乃至经济制度、赋税兵役等制度自汉至清乃至近现代几千年都源于当时具体的现状,既有承接也有改良和较大创新(如唐代),但也都有其没有解决和新生的问题,那么就像家庭亲朋、同事领导对个人人生的影响那样,这文化环境对我们个人肯定有投射。
例如“太监、小脚、八股、大辫子”这四个特色文化的遗留:哪个上司不喜欢听话的下属——太监文化;不给别人穿小鞋,自己就走不快——小脚文化;反八股是做的不错但看下现在行文依旧“四六句”;至于抓小辫子仍然是当前职场官场勾心斗角的主要手段。
立人立世我还是赞同尽量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向修身正道去行走。真正的心灵与物质上的平衡成功永远不晚。
不屑于用这些手段的人们所行的也是一种佛系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