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世界都在告诉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时,我偏要怂恿你“好好学习,天天睡觉”。学业再忙,也不急在一时。不如抽个空,看看我这篇文章。我来手把手教你,为何要偷懒,又该如何科学偷懒。(不想看理论blablabla的,直接翻到后面)
暂且先忘了任务清单上等待完成的事情,就当给自己的脑子断个电,散散热,休整休整再开机。就跟我们平常用电脑一个道理。
电脑用着用着卡了怎么办?绝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都是重启。所以,当我们的脑子高速运转时间的太长了,卡壳了,难道不更应该歇歇,关机重启一下?
不信?那就让我们来聊聊科学道理,理由有两个。
1.休息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获得专注力
在最初刚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精力四射,灵感迸发,整个人的状态极其的好。但这种状态不可能一直延续下去,时间一长,就容易注意力涣散,甚至感到烦躁。
生物学上有相关解释,人脑并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注意力要求而发展的,人脑的生理构造和运动,是为了维持我们在复杂环境下的生存,需要时时刻刻保持活性应对外界繁杂的变化。想象一下,一头羊要是过于专注吃草,怎么发现正在靠近的狼?正是这种生理基础决定了,人类不可能长时间的专注于一件事。
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注定没法专注。我们只需要短暂的打断,也就是休息,就可以使它回复正常。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教授亚历杭德罗·莱拉斯(Alejandro Lleras)解释说:研究表明,面对长时间的任务(例如在期末考试前学习),最好给自己一个短暂的休息时间。短暂的精神休息实际上将帮助你专注于任务!
2 休息帮助在复杂信息间建立联系并加强记忆
大脑有两种模式,一种为“专注模式”,另外一种为“发散模式”。专注模式不多说,发散模式就是我们不思考,任由思维走哪算哪,例如做个白日梦。
我们总是下意识认为,当人们做白日梦的时候,大脑是在休息的。其实并不是,这种时候大脑的许多区域活性都显著增加。下面是一张白日梦时的大脑扫描图:

发散模式帮助大脑连接各区域信息,并返回有价值的见解。
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在洗澡的时候,往往是灵感最好的时候。灵感通常不是你使劲儿想想出来的,它总是在你不经意间就冒了出来。这是因为,当你专注的时候,其实阻止了大脑进行发散模式。而发散模式往往是解决一个非常困难的新问题所需要的。
理是这么个理,我相信大家也都对休息好处的认可。可真正在生活中实践时,往往是另外一番场景,更多的都是,过分休息导致的愧疚感。这就是目前的现状,大部分人都不懂得如何科学休息,从而导致了内心里排斥休息,倾向于更加努力。紧接着,过度的工作学习,又反过来导致效率低下,错误激增。恶性循环就这么发生了…
那么接下来,就该来聊聊该怎么科学休息了。推荐四种方法,请放心食用~
1 番茄法
番茄工作法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这是种很常见的间歇性计划执行策略。在小范围时间内,安排工作与休息。
把计时器调整为25分钟,在这期间保持专注力工作学习,当计时器想了,就马上停下来休息5分钟。四组后,休息30分钟。如下图,红色区域为工作学习时间,黄绿色部分为休息时间。

当然也可以在手机上下载相关的app,更加省心省力。
2.90分钟模式
在90分钟内工作一直是使效率最大化的常用方法,这种方法脱胎于人类身体的自然节奏。睡眠研究人员在研究人体睡眠周期时发现,我们身体的清醒和困顿交替,依循着固定的节奏。

也有研究人员,在研究小提琴演奏家,运动员,舞蹈表演家等顶尖表演者时发现,最好的表演者,集中练习的时间都不超过90分钟。
其原因,就是为了让身体遵循自然节奏,避免过于疲惫。
3.52:17方法
52:17方法,即每工作52分钟,休息17分钟。和90分钟模式相比,后者强调避免身体过于疲惫,而前者则是强调紧抓效率最高的时段。
52分钟是研究人员发现人们工作冲刺最有效的时间,然后再休息17分钟,为下一次爆发做好准备。也就是说,这52分钟是最具有生产力的时间,值得最充分的把握住。因此在这52分钟里,将奉行100%理论,全力以赴工作。
4.每天集中两次15分钟的休息时间
因为时间上的限制,很多时候并不能让我们严格按照上面三种方法,安排我们的工作和休息。这个时候可以考虑这个简单但也有效的方法。
在安排一天计划时,特地留出两段各15分钟的休息时间。一段为上午,一段为午后。下午的休息时间,建议放在3点左右。因为这段时间,是最容易犯困,效率最低的时间段。
不过要提醒大家,这四种方法,都是属于通用计划。直接照搬照套,其实并不合适。就比如我来说,番茄法时间段过于稀碎,90分钟法过于拖沓,我也习惯哪怕工作还是休息都全力以赴。因此我选用52:17方法安排我的工作和休息。但同时,我也会对时间进行微调,50分钟工作时间,然后休息20分钟。
那么大家在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时,不用过于迂腐,适当调整效果更好。
休息时间已经安排好了,那么在休息时间里,做些什么好呢?这个其实也特别值得注意,我也曾经多次因为休息时间玩游戏,而导致无法抽身回到工作。
我的一些休息项目,供大家参考。
1.散步
漫步20分钟可以增加大脑的血液流动,看下图。左边为散步前,右边为散步20分钟后。没事散散步,增强一下我们的脑回路,还能增强体质,何乐而不为?

2.白日梦
我的最爱,在我注意力涣散时,最常用来拉回注意力的方法,也是最管用的方法。当然也可以尝试其它的大脑发散模式,比如沐浴。
3.吃
休息时间吃点东西,能提高血糖,恢复体力。这对大脑是很具有积极意义的事情。但是!千万别只是吃一些垃圾食品,例如膨化食品。反而会让你的身体和大脑产生惰性。
4.喝杯咖啡或奶茶
咖啡因是个好东西,最佳时间点为:上午9:30到11:30;下午1:30到5:30;对咖啡因非常敏感的,建议下午就别喝了,晚上睡不着就不太善了…
5.云吸猫
看小动物的照片,特别容易让我从高压下迅速放松,不知道有没有同道中人。小猫小狗都行,最好是奶猫奶狗。
还有人专门研究过,人们在看婴儿或者小动物照片或视频后,能提高后续的工作表现,比美食照片有用多了。

6.听音乐
无音乐,不成活。不解释!
7.小憩
这个方法,我一般安排在午后。真的,哪怕只是眯10分钟,效果都非常明显。就是记得定闹钟,别睡过头了。
8.聊天
哪天可以试一下,课后十分钟,和同学聊天与玩手机十分钟做一下对比,看看哪个会让你接下去上课更有精力。
9.颈椎操
常常伏案工作学习的童鞋,这个不要太管用,拥有一个轻松的脖子太重要了。贴一个我坚持做的颈椎操视频。(忽略水印)
现在,你懂得如何偷懒了吗?

领取大学必备学习资料
人之不学,犹谷未粟,米未饭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