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还住在老家,只记得逢年过节走亲戚的时候,叔叔婶婶们总是捏着我的脸说,”这孩子对懂事了,学习又好,真是不让人操心。"爸妈便在一旁笑着附和,我抓着妈妈的衣角,羞红了脸。后来弟弟出生了,因为弟弟小,我只能被迫搬离了妈妈的卧室,开始尝试着一个人睡觉,这虽然是寻常之事,但小时候却害怕得直哭,妈妈却说:“乖,你最懂事了呀。“看着妈妈关上我房间的灯后离开,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懂事"的代价,这“夸奖”竟然变得这般沉重。我害怕地窝进被窝里,哭了。

慢慢地,我长大了,高中以前,我像寻常一样做着我“该做的事”,保持成绩上游,乖巧懂事。亲戚朋友们重复着这么多年以来的话:这孩子真不让人操心。中考那年,杭州对我们地区开放了一个学校,可以降分录取,我便去了。可是,之后的三年,我的人生像是卡住了,不再像从前一般顺利,成绩怎么都跟不上,爸妈一遍遍地失望,重重压力之下,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曾经紧紧把握着的人生似乎变成了一把沙子,我越是想要攥紧,却失去的越多。身边的人却只是说着“要懂事,你这么乖,静下心来学,总能学好”,“你肯定心里有事,没有全心全意学习”。我烦躁地捂上耳朵,听着自己的呼吸声,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懂事"的无力。

做了这么久的乖孩子,我觉得累了,一直努力达到爸妈的要求,却从来没有回头看看自己,我还好吗,我开心吗。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想要放弃了,我恋爱,和妈妈争吵,冷战,逃课….这是我逃避的方式,但我也明白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有又一次激烈的争吵中,我涨红了脸,朝妈妈吼:”我不是乖孩子了!“然后坐在床沿上哭了。房间里一瞬间安静得只剩下我的哭声,妈妈走过来,坐在我身边,轻轻的说:"没关系。”那是第一次,我终于和那个“懂事的我”和解了。我终于抱了抱那个委屈的自己,告诉她没关系,没有做得那么好也没有关系。

后来我的生活慢慢回到正轨,那几个月的执拗也成为青春的碎片融化在岁月里了。亲戚的夸奖是真心的,父母的欣慰也是真心的,只是我们自己,有没有真心的看看自己呢?也许我们需要与自己对话,自我肯定的价值远高于外界的肯定,它能让我们内心平和,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