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现在六年级,今年九月就要升初中了。
所在地区是广东三线城市,九年义务教育让他不用多好的成绩就能上当地名列前茅的初中,仅仅凭我们家是“学区房”。
但是看他的心越来越野,浮躁,做事情不得以稳当。于是想起了,六年前的自己。
小学的我比较好强,用当代的话来说就是功利心太强。
不过好的方面在于,它使我不断地去向比我强的人去学习,比如我到现在还记得别人六年级仅仅只是把学校布置的任务完成了就好了而我除了完成学校作业自己已经学会去购书中心买额外的习题来训练。
于是我毕业那一年数学98,英语99,都是各错了一道选择题并且当时还知道自己错了哪一题。
但是,由于上学期的成绩失利,我没有得到第一批派位的机会。只差几个名额。
是的,那个时候在广州,不管你的房子在哪,你的户口在哪,只看你的毕业的小学在哪,并且按分数决定第一批和第二批派位,分去不同的学校。里面的学校自然是有重点和普通。
虽然当时考奥数精英班差1分,考当地外国语学校也是差1分。
但是,本身就在奥校打好基础,最终还是考上了市里数一数二的初中。尽管它要求要出肆万元的择校费。
来到初中的我懵懵懂懂,没有了身边的榜样,面对着截然不同的大家庭,起初我还是保持着最好的状态去学习。
这种状态还能坚持到初一结束。
直到初二的某一阵子,因为家庭的缘故,我的心变得越来越散。
碰巧那个时候微商圈刚开始有了发展,我也就“顺势”抓住了机遇,求父亲给我一张没有余额的银行卡,开始自己找货源,赚了一小笔。
当然过程也交了不少的智商税,才得以练就今日的“火眼金睛”。
我这么会,是不是就抓住机遇成为众多微商的“经济独立”了?
起初我也这么想。到现在才觉着可笑。
当时为什么做微商,其实就是因为我处在一个单亲家庭。
虽然我被判给了父亲,但是父亲失业,家里经济来源全靠爷爷奶奶。
这时候,他们以为我的母亲会给我很多钱,足以支撑我自己的支出。
而母亲也以为负责“赡养”我的家会给我经济来源,于是也没有表以行动。
其实只需要说出来就好了。可是我并没有。因为当时的我觉得问人要钱很丢脸,和要饭差不多。尽管那时我才14岁多点。
倔强的我就开始了微商之旅。学业就此堕落。
同时,活跃于各个社交软件。
羡慕各个家境富裕的同学:潮服,比我高档许多的职能手机,球鞋,自拍神器……
还有精心打扮的“网红”们,受大多同学们的喜欢。
我也不例外。觉得好酷。这个圈子我好想进去。
给我称“女神”的同学们一到节日或者生日就送贺卡,送祝福。
同时自己也浪费大量时间去拍照,发说说,发动态。
外婆破费买来的家教机,竟成了我搜题耖作业的好帮手。
周末睡觉睡到大中午,一整个下午就献给了电视机或者是手机。
直到家里人终于发现不对劲,老师也开始察觉出我的状态的时候,我才得以坦白。
也因为改变地太多,失去了一位知己。
晚了,一切都晚了。这时候已经初三了。
但是我依旧活在初一状态时的自己。
尽管我初三寄宿在离学校比较近的姑姑家里学习,备考。
但是我依然心静不下来,自信的认为自己当然可以考到自己所想去的学校。
工作日的学习状态还行,一到周末回到自己家便是“度假”。
补习班爱去不去,课想听就听。
活在了自己认为“很努力”的状态。
直到中考成绩出来。
所有幻想支离破碎。
621分。
这个成绩超乎我想象的……差。
我开始消极对待一切。
发意跳楼的朋友圈,不接家里人的电话,将自己锁在房间里。直到母亲从会议厅冲回来把我大骂一顿。
一切都醒了。痛苦地醒了。
算是勉勉强强还可以上一个普通的高中。
回想过往,自然教会了我许多已经烂熟人心的话了:
好的习惯是养成的;
融不进的圈子就不要强融;
做最真实的自己吧。怎么舒服怎么来;
不要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