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老师这两个职业,深受家长的喜爱,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医生或者老师。带着这样期盼远行的我,也是一路蹒跚,一路踌躇。
高考结束后,我也为烦心事就没有了,便去旅游了,并坚定的告诉自己,要给自己放个假。等到查成绩填志愿的时候,我一心想学计算机,但家里人考虑以后的发展,一定要去填报医学院校。双拳难敌四手,最好我妥协了。唉!
开学那天,带着怨念与不满来到学校的我,虽然已经是大学生了,但我丝毫不开心。跟舍友玩的也挺好,但我对学医还是没有兴趣,整整一个学期,我都沉迷于游戏,以至于期末考试挂了一门课。
直到那一天,我自己生病去了医院,来了一个年轻的医生,长相很清新,说话也温柔,细心的过来问诊,然后分析病因,三言两语边解决的。我瞬间觉得这样的人,这样能为别人解决痛苦的人,才是伟大的。医学存在的价值在似乎瞬间明了了,让我愿意成为一个更好的医生。
大二、大三的校园生活还算不错,虽然课程铺天盖地而来,正如前面所说,工作日全是课,即使这样,每个老师还都会吐槽给自己那门课的课时太少,也确实,上千页的书谁能随随便便讲完,不过,谁能想象出如果给够他们每个人课时我们要被分身成几个人才能行。课业重倒也不要紧啊,还要有考试虐,考试有划不划重点之分,虽然会有老师划重点啦,这点得承认,但是重点又有靠不靠谱之分啦。当你遇上不划重点的老师和划重点也不靠谱的老师。我们的生理老师就是,考试从不画重点。一直在大学都有这样的流传,“生理、生化,必有一挂”。真心能被虐死,我高中都没熬过夜,可是大学我熬了,尤其是考前那几夜,宿舍里每个人备着小台灯挑灯夜战,翻着上千页的书和历年的复习资料,强睁着眼睛,祈求着,不挂科。平时班级活动也明显较少,社团活动也是有的,只是确实觉得不够活跃,人们的穿衣打扮和思想性格也显得更中规中矩。在医学院这几年,虽然累,但回想起来很充实。
大四,一般就去临床学习,实习就比无聊的教科书有意思多了,当然给人诊断是有一定的风险的,所以一开始要认真跟着老师,努力学习,积累经验。想着日后自己也是白衣天使,心里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
学医的路一定是脚踏实地的人才能够走完、走好的,虽然满是崎岖、艰辛,但曲折中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我想告诉每个医学生,不要被厚实的书本打败,不要被繁重的课程打败,不要被枯燥的生活打败,做一个仰望星空的医学生,脚踏实地的走,你们一直都是为他人带走苦难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