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感觉自己戴着一副面具,它不虚伪、不矫作,相反它很真挚热忱,让人心生喜欢。与人交往时,或是初次见面,或是不咸不淡的关系维持,我都会戴着它,某些瞬间我会以为这是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表达,但当我又恢复到孤身一人时,这面具便自然脱落了。那时,面具之下呼吸困难的感觉是让我如此心有余悸,我总怕一时不察,被他人窥探到我平淡而无几分真意的内心,怕他们因此疏远我、放弃我。在友情这个酷似围城的地界,我想要融入却又极力挣脱。

独身久了便畏惧孤独,那种“学会享受孤独”的寡淡鸡汤,也许是旁观者的怜悯。人向来习惯群居生活,向往热闹喜欢八卦,就像如空巢老人,不看也要开着电视,只为家里有点人气。我们总是渴望交流,甚至是可以谈天说地的朋友,当看着别人三五成群、说说笑笑,而自己仿佛被人工隔离时,心底会有一种叫做悲伤的情绪,或许它很淡,但足以俘获你一整天。我想要朋友,不只为了打破那种仿佛被孤立的、在他人眼中不正常的状态,也是因为人生中总有些事情是只能与朋友说的。家人,代替不了朋友。所以,我为了不让他们厌烦而极力表现出亲和与善意,甚至于怕他们不快而渐渐忘记了如何拒绝,博得了一个脾气好、好说话的名声。我与别人说话总是带着笑的,即使现在想来,那种情况本不需要笑容。也许他们会喜欢这样的我,温和而没有丝毫攻击性,但我不喜欢。我常常为了维持所谓友情而作出违背自己心意的选择,这不是宽和,而是懦弱。我会事后反悔,厌烦这样的自己,但是下一次,依旧会迁就别人。这是一个死循环吗?现在我想解开它。

没有人说我谄媚讨好,也许我这种行为是一种更隐晦的表现吧。但我仍然会讨厌这样的自己,这种害怕失去的懦弱,直到找不回自己。所以,我开始了友情中“断舍离”的转变尝试,在跟朋友说话时,我先去倾听他讲的内容,然后再根据自己理解摆出适当的表情,而不是一开始就笑脸相迎;在室友无限次地借用我东西时,我开始说“不”;当出去聚餐朋友未经询问就给我点上一杯拿铁时,我会说我不喜欢。在这样做之后,我所以为的“断舍离”现象却并没有到来。朋友依旧是朋友,他们不曾因为我的拒绝和强硬而离开,甚至有位说“啊,呆呆,你长大了呀!”当然,如果真有因此而疏远你的人,请不要把他放在朋友之列,那只是在你身上享受优越感的混蛋。

所以,如何正确的维持友情?首先要做自己,你要相信你的朋友是因为你的独一无二而与你交往的,是因为喜欢你,而非变成了其他任何人的你。朋友之间是平等的,你们应该能够自由畅快地交流观点,可以赞同也可以反驳,相信我,他们是想认识真正的你,而非带上了面具的你。不要因为任何事情而扭曲自己,我们可以反省,可以改正错误,那是在完善自我,但不要毁坏自己独立的人格,因为你的魅力正在于此。温柔宽容,但有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