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一点是,别在多个碎片化时间里做完整性工作;别在非碎片化时间里,填充若干碎片化工作。

怎么理解呢?

像是因为课程原因啊,参加社团原因啊等,导致一整天的空闲时间被切割成零零散散。就比如上午8:00~10:00上课,11:00~11:30参加社团会议,12:00~12:30午饭,13:00-14:00午休,15:00~19:00和朋友约好逛街,20:00~21:00做课堂作业;23:00入睡。中间又夹着许多像是走路,社交,等候等等小事件,发现虽然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加起来是挺多,但都零零碎碎。虽然加起来好几个小时,但是并不适合用来做一些完整性工作,如系统学习一门知识,分成好几个时间段来学习,这效果就肯定很糟糕。

再来就是比如,上午一整天都没课,也没有社团活动、社交活动等,完完整整的4个小时,就不适合东看一些西看一些,填充多个若干碎片化工作。像是一会儿背100个新单词,一会儿做十道模拟测试,一会儿又看看吉他十分钟视频教学。完整的时间段是用来系统学习、系统提升的好机会,应该得到充分利用。

所以呢,在决定利用这些时间的时候,先搞明白自己的时间碎片化程度。毕竟有些人喜欢社交,喜欢参加社团,兴趣爱好广泛,事事都爱参与,碎片化程度自然就高。有些人则喜静,日子过的简单些,能用的空闲时间段大都很完整。

最好呢,是给自己的时间列个表出来,再进行分类,至少做到大体上心中有数,便可以依据时间是否碎片化,合理安排。

另外,列出时间表还有一个好处是,看看自己是否走了极端。时间过于碎片化的,要适当减少外在干扰,毕竟系统学习很重要,而系统学习又要求有完整的时间段。而时间太过完整的,也要考虑自己是否生活过的过于单调,全是大段大段的完整时间,是会让人感到疲乏的,掺杂点变化,反倒可能更有意义。

再来是利用空闲时间前,务必先花时间弄明白自己所想要的是什么。这种事是越早越好的,甚至于为此花去大把时间也是值得的。

大学生时间是很多,大也有很多人都是浑浑噩噩度过。不知道该用这些时间做些什么是最主要的原因。自己不了解自己,也就不知道该如何对自己提升,没有方向感,再多时间也只能白白浪费。

这足够证明,弄清自己所要是多么的重要。

也就因此,别急着把时间花在跟风学习英语,准备考研考公,到头来发现不是自己想要的,很轻易就放弃了。不如在某个轻松的空闲时间里,把房间宿舍整理的舒舒服服,摆个香薰,泡杯香茗,好好的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是谁,过去有过什么成就,当下有什么需求,未来有什么想法;

又或者,放下执念,放下负担,只是往外走。去大千世界多看看,多走走,多做做,多想想。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又或者,给自己打气,克服内心的恐惧,多多尝试些新鲜事物。勇敢尝试,试出人生更多的可能。

难道时间一定是要花在扑案学习上吗?当然不是了!先给自己的人生找到方向感,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找寻到努力方向的你,放手去做就好了。只需守着心头那道光,就一定会知道如何利用好空闲时间的。

方法论再好,也先得有个好态度。

关注公众号:【象牙塔内的宝藏】
领取大学必备学习资料
人之不学,犹谷未粟,米未饭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