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本科时主修的经济学。一开始接触是从市场供给需求开始的,然后到细分的宏微观经济分析。最初,像大多数人一样,我以为经济学是主要关于货币和分配。不过学到后面,我发现经济学的本质在于选择。15年参加工作后,我慢慢的开始思考过去一路走来所付出的努力与今天成绩是否成正比,才发现其实自己一路走来选择真的很重要。 

1.

现在想也许因为教育制度的原因,我们其实在大学之前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专业和学科。因此,和许多人一样,在大学时学的专业其实并不适合自己或者不是自己喜欢的,所以很多人都学的很痛苦。但是,当我面临考研时,明明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开始学习,却犹豫着一时不知如何决定。 

那时候的自己觉得之前已经花费了这么多心血,如果在研究生时期换专业的话,以前的一切成本都会功亏一篑。作为一个经济学出身的自己总是感觉这是一笔必赔的买卖。所以我当时没有决定改变,继续一股脑的扎进了经济学的题海中。当我已经不再思考此事的时候,一天下午经济学王教授的课上,我被无意中点名回答什么是“沉默成本”,很抱歉我没有回答的出来,但很幸运这个提问重新燃烧起自己内心已经熄灭的火焰。 

我重新思考如果自己在研究生学业上继续选择了不喜欢的专业,其实只是延长了自己的痛苦;同时,可能毕业后也不得不因为自己在学业上花费了这么多心血而继续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的相关工作。如此的反复,也许就会因为自己大学4年的沉没成本而不断作出错误的选择,然后一直让自己在痛苦的生活中不断重复。 

另一方面,因为朋友们选择了继续不喜欢的专业做为研究生的专业,他们也同时承担着机会成本,即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作为研究生的专业的机会。同时,这个机会成本在某种程度上比我们在意的沉没成本有着更大的损失。因为,当我们在自己所喜欢的领域学习中,我们更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找到自己天赋所在,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 

2。 

曾经有一段假期时光,我每天都起得很晚,突然有一晚,我意识到我晚起而造成早晨浪费的时间就是我睡觉的机会成本。因为,我本应该利用这段时间去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从此之后,我都尽量保持早起的习惯,希望可以利用好自己的时间。 

另外,因为我博士研究方向的原因,我需要去接触关于机器学习的知识。所以,我花了很多时间去了解相关的书籍,并且买了一本评价特别高的著作阅读。在半个月时间后,我阅读了大概1/3并且做了详细的笔记;可是我意识到这本书其实并不适合现在的我阅读,继续阅读也不会过多提升我对机器学习的理解。因此,尽管我花费了很多时间在这本书上面,也很认真的做了许多功课。但是,我不希望自己因为这些沉没成本而继续做无用的努力;然后我开始寻找另外一种学习机器学习的方向,并且也确实找到了更加适合自己的方法。 

最后我想说投资自己的成本永远都不会沉没,而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跨越山和大海的果断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