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天赋是一个人在某件事成功的关键。也有人说1%的天赋+99%的努力=成功。

我的家庭是如同中国大部分家庭中普通的一份子,我从来不抱怨自己的出身,因为一个人决定不了出生,但是可以决定未来的生活方式。我很感谢我的父母能从小陪着我长大,给了我们兄弟俩其他孩子没有的父母陪伴的成长。这还有什么抱怨的呢!

渐渐的长大,我也高中毕业了,高考我是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考上大学的,虽然不是什么名牌大学,但好歹是本科学院,我也荣幸地成为了我家第一个大学生,期盼还是很高的。

带着家人的期盼,在大学里的活动和比赛我能参加的我都参加了。并不是我要证明自己有多优秀,而是我需要这些经历,为我以后工作打基础。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我参加过演讲比赛;为了提高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我参加了主持人大赛;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力,我参加了市里组织的民兵训练…在同学眼里我已经不是体育生了,因为我从来没有参加过体育比赛,不是我不热爱,而是哪个对我以后的帮助并不大!

印象深刻的应该就是我参加英语演讲比赛的时候了(毕竟英语曾是我最喜欢的科目,所以参加了),大学的比赛和高中那些不一样,他需要更深厚的语言功底和词汇积累。那次的演讲题目是上台前几分钟现抽的,完全是个人能力的展现了,幸好我抽到的题目并不难:smile。这个对于我来说还是可以应付的。演讲总共是两个环节,一是围绕题目即兴演讲,二是外教问答环节。第一环节是有惊无险的通过了,没有卡壳,没有忘词,我还是很满意的。但是在第二环节上,当时那个外教是美国人,美式发音虽然是我一直学习的,但是真正和纯正美式发音比起来还是差了一点味道,这就导致外教的有个问题我没有听太懂。虽然我的回答碰巧搭了一点边,但还是拿了一个三等奖而结束。

也正是这场比赛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学生知道体育学院有一个不是体育生的学生。在此之后我就活跃于各个活动比赛当中,也因此收获了大学里第一段感情。

大学里的学习是比较轻松的,学生的时间也是自由的,只要能够完成学分要求就没有人约束你的。除了参加各活动比赛外,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我也积极的去校外做兼职,做过家教老师,做过健身房操课老师,也做过小学代课老师。所以在大学的生活除了大二那年比较无聊之外,基本还是很充实的。

我相信有部分人的大学生活都是以娱乐为主的,等毕了业刚工作就会失去对生活的激情,毕竟在学校已经习惯了安逸的生活。我很庆幸我没有选择那样的生活,虽然现在的生活也不是很理想,但我对生活对未来还是充满奋斗的动力。

苦难只是暂时的,苦难过后迎接你的就是美好。希望更多的人不要被生活的苦难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