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喝水,拿起杯子往嘴里送,结果没拿稳。第二次,拿稳了往嘴里送,送偏了,倒进鼻孔了,第三次,成功了

下次小孩又喝水,这会,拿的时候看看拿稳了没,不够稳,就调整下,拿稳。送的时候看看是不是送到了嘴边,没照准嘴就调整下,然后仰头喝到了水。熟练后,小孩一气呵成的喝到水,只需要不到一秒

小孩睡醒了,要找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在客厅。小孩看着爸爸妈妈,走了2步,歪了,调整下方向,又走了两步,又歪了,再调整,再走,最后到了爸爸妈妈旁边。熟练后,直线走到爸爸妈妈,左右只偏几厘米

所以,通用的方法,前进,检测偏差,调整,前进,检测偏差,调整……,成功

所以,成功本来就是通过反复调整,或者迭代调整达到的,当然,有时候偏的有点多,想调整回正轨需要的资源也多,但资源不够了,调整不回来

所以:减少成功付出的代价,一方面认识那条道路,那个规律,让自己直接走的就很接近,避免反复调整。另一方面让自己有更多的资源,以支持多次调整所需

你失败了吗?不,只是你调整了几次,放弃了,不管了而已。你只需要继续调整迭代,早晚会成功的。只是有可能资源不足,没资源让自己调整。那就先缓着,先去凑资源。但有些时候有时效性,在一段时间内,你不调整回来,就只能重新开始。

有失败吗?如此看来,只有供你调整的资源足不足的问题,而其中好多人不是因为物质资源不足,而是精神资源不足,比如耐心,信心……

所以就引出了新的东东,你和对手本来都能成功,只是你没耐心了,你没勇气了而已……

(qq闲聊时的一点想法,不够严谨,只是提供个看待成功的思路而已,抛砖引玉,大家可自行延伸)

我的一个小延伸:

这其实类似数学中用近似方法求解,这种方法很通用

在机器学习领域就更通用了,基本都是近似求解的问题

虽然以前喜欢数学的精确美,但发现其实生活中,近似求解的方法才更通用,更实用,因为我们往往并不知道“真理”到底是什么,哪怕知道了,也没法精准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