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就职在家乡县城一家工厂里做文员,这家工厂是浙江老板过来投资的。以前在外地打工时我就想过一个问题,像江浙沪这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可不可以把一部分产业转移到像我们家乡县城这种经济欠发达的地方,这样可以让老家的打工者不用再背井离乡跑到外地打工,就在老家上班看家守舍。
不过,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在这家工厂做文员的那段时间,发现车间工人来来去去流动性很大,留不住人。我是后来跟一些员工熟悉了之后渐渐了解到了其中种种缘由,比如他们会抱怨工资低待遇差还会克扣工资,刚进来学技术的新人每天只能100元,而且没有加班工资,上班时需要穿的厂服也是在员工工资扣100元,员工把产品做坏也要扣钱,厂里提供的员工宿舍也需要员工自己交房租,而且发工资这块还要压一个月工资……还听说之前一位离职员工因为做坏了不少产品最后一分钱工资都没有发,另外还有一位离职员工因为受工伤闹过事也是一分钱工资没有发。
这家工厂主要生产汽车配件(齿轮及齿轮轴传动件等),车间里的活又脏又累(有的齿轮轴重达30多公斤),因此有的工人在操作时容易受工伤,在我上班的那段时间就有好几个人受过工伤,其中有2个工人因受工伤回家休养多日。说实话我心里很心痛他们,苦点钱太不容易了。至于为什么工人容易把产品做报废了,起先我从经理那里了解到厂里的很多机床都是从浙江老厂那边拉过来的,很多机器都是很老旧的,老厂那边当然会把新机器、好用的机器留下来自己用。一次我跟一位数控学徒交谈,他跟我说机床有问题的时候出产品会比较慢,产量自然也少,机器修好了之后产品做得比较快产量也高,他怀疑车间里的很多机床都是被淘汰下来的。后来,这位数控学徒实在不想干了就提出了离职,老板娘问他原因,他说嫌工资低,老板娘跟他解释说以后他可以按计件算工资,计件工资会比较高些。可是他却提出来车间里的机床很多已经老化做产品比较慢。反正不管怎么说他最后就是坚持要离开。之后,老板娘让经理跟我统计一下车间里所有机器的基本信息(出厂日期、生产地、品名等),还有机器的标签照片也要拍下来。我在统计的过程中发现有的机器已经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
当然,除了机器机器老旧这种客观原因之外,厂里留不住人的原因还有厂里的管理相对混乱。一家一共不到40人的小厂有多个领导,有时下面的工人面对领导的管理不知到该听谁的,这个领导要这样,那个领导又要那样。而且有的领导的管理方式也是也很有问题,有天早上车间里的一个数控学徒跟我们管理生产的领导起了争执要不是大家拉架差点能打起来了,原因是本来这个学徒的直属领导车间的数控主任让他去另外一个车间拿什么东西,正好碰到这位管理生产的领导,这位领导让他做其他事情……,这位领导在跟这个学徒工的沟通中语气也不是很好口出狂言,学徒工气不过脾气就上来了扬言要打他。最后也是大伙好心劝阻才稳住了局面。我们这个厂本来就是浙江老板过来投资的,他也在老厂带了几个人过来,管理生产的这位领导也是那边的人,应该算是亲信吧,作为老板肯定是更信任自己的人这也是人之常情。我还记得那天早上刚到办公室不久听到另外三个领导在讨论现在的年轻人不如老一辈工人好使唤了,时代在改变,现在的年轻人当然不愿意像老一辈人那样愿意当牛做马。
除了管理不规范,厂里还有一样让我难以接受的就是为了生产厂里有的岗位实行12小时倒班制,我始终认为昼夜颠倒的作息真的很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至少我打工以来是从来没有上过夜班,以前会发在网上看到有不少公司实行996,我想说996还不算太过分,至少不用上夜班,996平均下来一个月可以休息4天,可是这个厂一个月正常只能休息2天,长期下来会让人心力交瘁。人还是要有点文化有点学历,除非你自己是老板,不然学历低的社会底层人物真的是被剥削的更厉害。这家小厂不是个例,这是中国千千万万家血汗工厂的一个缩影。
后来我离开了,我离开之前不少员工跟我说感觉自己也做不长久,也有人给我吐槽要不是因为疫情不会来这上班。
我认为肯定也不能全说工厂不好,这家工厂毕竟是去年七八月份才开始办的,初期肯定有很多事情还没有规范,在我看来至少也给我们当地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厂里的女普工只有几个,其中一个女普工跟我说过,找过很多厂,别家一天都是80块钱,这家是1天100块所以就来这家了,虽然干的活又脏又累,但是她依然想多挣点钱,她之前也是在外地打工,因为孩子要回老家上学,她要在家带孩子所以只能在家附近找工作以补贴家用。另外还有一位50多岁的大婶跟我说过感觉在这里做也还行,我想她可能是觉得她这个年龄能找到工作已经不错了。
我想相比外地,家乡县城的产业发展想要更加稳定规范,还需要很长的路需要走。祝我的家乡会发展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