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带孩子到朋友家玩,因为天气太热,所以买了一大堆的水果供两个孩子吃。其实说是朋友,只不过是一起在哄孩子的过程中认识的,也并没有深交。这次难得有机会好好坐下来一起玩。朋友家的孩子跟我家的差不多大,都四五岁了,只是她家是个乖巧的小女孩儿,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这个小女孩儿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懂事。
我催着让朋友洗点水果,朋友一边洗山竹一边说:“这东西,可不便宜吧!”山竹在北方,确实价格不低,可是去朋友家一趟,也不好意思空着手,我便笑笑说:“孩子喜欢就好。”洗好了水果,朋友端上来,儿子顺手就拿来了一个要给他的小伙伴,小姑娘怯怯的看着朋友,朋友点头示意后,小女孩方才接过水果。在吃的过程中,儿子老是去逗弄人家小姑娘,结果一个手滑,山竹掉地上了,这时候朋友便开始训斥起了小女孩:“这么贵的东西,你能不能好好拿着吃,你知道这一个多少钱?”
这一幕,我竟突然感觉如此的似曾相识。
我小的时候,就曾因为浪费过东西,被父母训过,其实主要是母亲训的比较多。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是,有一次,跟一个胡同的小哥哥在一起玩,这时候我的母亲买了几个甜瓜,印象中,那个大甜瓜的个头有脸一般大,于是母亲就给我和小哥哥分开一人一半。我们兴奋极了,在那个时代,感觉吃个水果就是个很奢侈的事情了。我拿着甜瓜跑着、跳着,结果一个踉跄,摔了个狗啃泥,甜瓜也滚出了老远。还没等我来得及哭,母亲已经小跑过来了,捡起了甜瓜,一顿劈头盖脸的训:“吃个东西都吃不明白,这个大甜瓜你知道多少钱?”总之类似种种的话,母亲一边擦着甜瓜上的土,一边反复念叨着。我不记得最后怎么样了,我只记得,那时候我穿的是个小裙子,膝盖磕破了皮,是我自己爬起来的。
在那个年代,东西大概就是比人重要,这一点我到现在都坚信不疑。
母亲总是逮着一切能利用的机会在我面前诉说生活的辛酸,即便我还是个没做好长大准备的小女生。小的时候,小伙伴们都买那种一毛钱或者五毛钱一袋的用我们现在的话说的垃圾食品,可是,那是多少孩子的向往啊,每次我向母亲要钱的时候,母亲总会说:“那个东西也吃不饱啊,还不如买两个大馒头呢。妈妈觉得你是个懂事的孩子,你不会乱花钱的。”原来乱买零食是乱花钱,是不懂事,我当然要做个懂事的孩子。所以每次别人拿着手里的零食像我炫耀的时候,我总是倔强的憋着嘴,装出一脸嫌弃的样子。
记得上一年级的时候,特别流行“还珠格格”做封面的书皮,那种书皮是可以直接套上的,我喜欢极了,回家跟父母说我也想要一个,我先声明一点都不贵,然而,大概母亲没有看到我那满眼的期待吧,一边拉着风箱一边说:“书皮不有的是,要那么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干什么,让你爸给你包一个,老师一看你这么节俭这么懂事,肯定都会喜欢你的。你看你爸爸赚钱多不容易啊,还得给你哥娶媳妇,我跟你爸这么老了才有了你,你一定要懂事。”就这样,从开学第一天到小学毕业,我的书皮一直都是父亲给我用旧挂历包的。父亲的手很巧,包的很精致,可是,看到那千篇一律的“还珠格格”,我还是有点不甘心。
在我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我总是被邻居夸懂事,每次谁家的孩子大手大脚乱花钱,总能听到家长拿我做榜样:跟人家学着点吧,你看看你乱花的钱,人家连你零头都花不上。我是知道父母赚钱不容易的,也为了我能更好的成为父母心中那个懂事的孩子,我越来越压制自己内心的想法。
比如母亲带我出去买衣服,明明看中了一件喜欢的不得了的裙子,一问价格那么高,不用母亲难堪,我就会直接说:“我才不要这种类型的。”后来的这种压抑,表现在很多地方:遇见我喜欢的男孩儿,我从来只是默默的观望着,看着他对别的女孩子笑,虽然觉得心里会莫名的难受,可我总会这么对自己说:他那么好,是我踮起脚尖也到达不了的高度,是我的就会是我的,不是我的,我又何必强求?即便我连强求都没有尝试一下,就自己给自己一个大叉号。诸如此类,枚不胜举。我有时候甚至觉得,父母过的不好,是我的错。因为父母那么大年纪有了我,本来养哥哥一个就很费力,还要在我身上花费很多,我不止一次的觉得我可真是多余。
我的自卑,是从骨子里发散出来的,藏不住,抹不掉。现在的我,已经比以前好了很多了,最起码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对自己好点的时候不会那么自责了。我总觉得我是一个有着双重性格的人,表面大大咧咧,实则心思细腻的很,我总希望能让别人发自内心的欣赏我,说的更直白点,我希望别人可以看得起我。别人的一个不屑的眼神就够我揣摩好久,我也知道这是一种让人生活下去很累的方式,可是改不到,也或许,时间还不够长。
我的父母最起码保证了我衣食无忧的长大了,我也一直在感恩着他们。可是,我从来不曾在他们面前提及的一点是:在我强装坚强的背后,你们可曾看到了我的自卑?如果可以重新来一次,求求你们可不可以不要再在我眼前哭穷了?它像一把小刀子,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候给我来一刀,我咬着牙说不疼,只是怕你们担心。
真想能够穿越时空,去抱抱那个过去的我,告诉她:你值得拥有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