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大学生活因社团而精彩。

今天就带大家分析一下大学社团与学生会的那些事儿。

 

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会加入社团和学生会。

但肯定,绝大部分大学生都考虑过是否加入!

毕竟,萌新们一开学就会收到学长学姐们的“热心”邀请或者是推荐,会让你在进不进,进哪个中间犹豫不决。

 

往往社团和学生会的招新时间都是同期的,很多萌新其实都没有分清两者之间的区别,仅仅凭着自己的一时简单判断就决定选择。

两者的日常工作都是由学生组织、合作执行完成。

但社团中学生主观能动性更大一些。社团的日常安排和组织都是由学生自发进行的。

而学生会,虽然也属于学生组织。但是更多的是听从老师的任务安排,作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

社团的氛围比学生会更轻松一些、等级关系较不明显。

而学生会往往纪律要求更高,等级分工明确:部门部委——部门正副主任/部长——正副主席。

社团更多的是以兴趣为选择依据,而学生会则更多的是以能力提升为选择依据。

对于兴趣培养、社交圈扩展来说,社团比较有优势。对于能力提升、求学求职福利来说,学生会的优势更明显。

如果适合轻松点的环境,那可以考虑社团,如果喜欢挑战、喜欢高压下的自我挑战,那学生会会是更好的选择。

 

 

@成心:

加入学生会后,的确接触到的人多了起来,也交到了很多朋友。平时的活动也比较多,不管学到多少吧,起码可以催促我走出舒适圈,不用整天在宿舍躺尸。

 

@少女不知:

利弊都有,但对我来说利更多一些吧,会锻炼一些技能,比如我自己视频剪辑公众号推送都是在社团里学的,志愿活动的策划和组织是在组织里学的。

 

@乐乐:

在我看来,加入学生会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因为里面有形形色色的人,而且家乡都来自五湖四海,与大家交流,可以学习到很多的特长,并且扩展自己的视野,所以加入学生会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

 

总结:

加入社团&学生会后的确会在以某一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比如:

拓宽社交圈,与其他院系甚至其他学校的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说不定还能碰到你的Mr.or Mrs. right呢!

提升个人能力,这一点可能在平时感受不明显,但是能在社团&学生经历过一时间、甚至有些小职位的,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能力的提升,比如交际能力、组织能力…

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规划未来的求学求职方向。

丰富自己的简历,成为进入职场的一点小优势。

有入党,成为优秀干部、优秀毕业生,保研的优先权。部分学校会把入党、评优、保研、职位提供的有限机会提供给学生会骨干成员。算是评优、求学求职的捷径了。

 

@。:

事实情况往往是,就算你加入了社团,大家基本上也就是贡献个团费就跑路了,很大一部分人到了大二,基本都记不得自己曾经在哪个社团。

 

@匿名:

大学里有些社团是专门骗钱和学妹的。社团也不易参加过多,因为你兼顾不过来,因此参加一个两个即可。

 

@老斯基:

学有余力可以参加一些大学社团,培养兴趣,增加自信,同时还能认识一些朋友,慢慢的你就会发现大学社团其实并没什么用,哈哈哈!

 

@小猪佩奇社会王:

社会风气太严重,一个个觉得自己可牛了,第一次吃饭副主席让我们每人喝3杯敬他,他喝一杯,当时直接扔碗走人,人不大规矩倒挺多。

 

@米饭要加糖:

进入学生会后第一次见到学生会正副主席并不认识,也就没打招呼,让位置。结果,第二天学生会例会就被当作典型案例批判了。学生会主席都这么小心眼的吗?

 

@西柚:

大一进入了院学生会的文艺部,第一个参加举办的活动就是迎新活动。其实平时排练、打杂什么的都很好,毕竟进学生会之前做好了服务大众的准备。让我对学生会彻底死心的是活动当晚,我负责放音乐,本来自己就很紧张,然后有两个部长都对我说:如果你今天放音乐有失误,那你就可以去si了…迎新晚会很成功,所有人都在庆祝,只有我暗暗决定,不值得在学生会留下!

 

总结:

根据网友对社团和学生会的吐槽,我们可以总结到出,大家的槽点主要是:

浪费时间。总会有一堆有用没有的例会等你参加。制造社团&学生会工作很重要的虚假表象。

总会在学生组织中存在官僚风气、会偶遇“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看不惯却只能继续看。不仅要看,还得配合他们的表演。

有些社团&学生会经历会告诉你:并不是所有的学长、学姐都值得去学习。

社团&学生会只是选做题

学习始终是第一位的。

当然,对待选做题也需要认真思考因为这会成为你一学期、一年甚至更久的大学生活中的一部分。

最后,进入或者是不进入社团&学生会都会是你最好的选择,希望各位同学们都有精彩的大学生活,四年后回首不留遗憾!

微信公众号:象牙塔内的宝藏
关注公众号:【象牙塔内的宝藏】
领取大学必备学习资料
人之不学,犹谷未粟,米未饭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