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李荣浩发布新歌《等着等着就老了》,时隔一个月,来来回回听了很多遍,终于有勇气写下一篇文章来面对这首歌。

从前,我是个不爱听歌的人,高三时,压力太大,朋友给我推荐了几首歌。那,是我第一次听李荣浩的歌——《年少有为》,越听越上头,听着听着,就有了为了未来继续去拼的勇气,只因为他的一句“假如我年少有为不自卑,懂得什么是珍贵”。也许,也不仅仅是这一句,那时,距高考仅有一个月,我的太祖母去世了,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太祖母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词,但是对于一个年龄差距不大,身在农村的留守儿童我来说,太祖母甚至扮演着祖母的位置,这个位置没有母亲的位置重要,但在那时候,她给的宠爱却不亚于任何一个人,在火葬场隔着铁门看着她沉睡着被缓缓推走时,我想到了这句歌词,如果当时的我懂得什么是珍贵,那该多好。

时隔一年的三月,我再次听到他的声音。他唱等着等着就老了,我听着听着就哭了。李荣浩的歌总是直击心灵,发人深省,如同寺庙中十二点的撞钟声一般,震耳发聩。

“等着等着就老了,爱着恨着走的好曲折,不敢回头看的,都是我没等到的.”人们总是对没等到的东西表示愧疚、遗憾、不敢回首。家中静坐的老人,校园里没带雨伞的孩子,错过公交车的上班族,反复看着手机时间的年轻人……每个人都有人要等,每个人都是被等的人。太祖母去世的那天,她最疼爱的小女儿被堵在路上,从北京到安徽,十几个小时的时间,等母女再次见面的时候,她已经意识不到了。小女儿在棺前仿佛被抽干了力气,瘫在地上,声音嘶哑着说:”妈,你怎么不等我?你怎么不等我回来?”反反复复说了好几遍,而后晕倒了。第二天上午,阳光明媚,可那个最受宠的小女儿眼里却没有了光。她被推进了那扇铁门,小女儿拉着推车,死死的不松手,在被掰开了手之后,跪在铁门前,一遍一遍的喊:“妈,妈,妈妈!”过了一个多小时,火葬场房顶的大烟囱里冒出了许多灰烟,被送出来的就只有一摊灰了。那个每天坐在门口张望的小老太太,她在等她回家。

前几天,隔壁村的一位老太太也去世了,老太太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女儿病死了,小儿子摔断了腿,也病死了,小儿子的媳妇走了,丢下了一个小孙子给老太太,老太太带着小孙子住在二儿子家隔壁的小儿子家里,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是手脚利落,种菜做饭什么都能干。她跟别人聊天说:“她怕死,她放心不下,她的小孙子还没有长大。”那天早上,她还在和邻居们一起看三女儿买回来的戏片,影碟机“沙沙-”的响着,承载了一室的欢声笑语,临近中午,大家都回去做饭了,她叫上小孙子一起做饭,小孙子在灶台下生起了火,她出门拿肉。“嘭”的一声,人倒地了,没了。那个每天在菜园中打理的老太太,她在等他长大。

那个小眼睛的男孩子教会我等,也教会我珍惜等我的人。正因他所唱:“有可能我某天成为孩子的长辈,有可能我把后面几十年全部浪费”。我认识到了自己的内心,那个渴望做李白的男孩子,找到了他的佳人,也教会了许多人等待的意义。“独坐江山远,静守月初明。”春华秋实,时间流逝,岁月更迭。无所谓亲情、爱情、友情,都是等着等着就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