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你的精力,而不是时间!

托尼·施瓦茨

托尼·施瓦茨是谁?美国知名新闻记者,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著名商业书籍作者,著有《充分参与的力量:管理精力而不是时间》。但他最为大家所知的事,是作为美国第45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自传代笔人。

不同于老生常谈的时间管理,施瓦茨反其道而行之,警示我们更应该管理的是我们的精力而非时间,揭示的又是如何一种高效的生活方式?

时间管理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作用是否足够大?这些大家各自皆有体会,我之前也针对时间管理,也有写过相关的文章。但不管是谁,不管在时间管理上优劣如何,都曾陷入过精力不济。而结果,往往只是在时间线上敷衍了事,事倍功半。

(传送门:我和时间有个约会——正确时间管理,避免人生“假忙”!

我之前在某些时候,面对安排好的时间线上的任务,心力交瘁时,常常反思自己:做的越多,真的越接近答案吗?

假设我确定了我的一个近期目标——通过英语六级。我对未来一个月,设置了详细的学习计划。背单词、做阅读、练听力、刷真题,安排的满满当当。前一周,凭借着心气劲儿,计划完成度十之九八,可接下来某一天的某个特殊事件(例如身体不适),把紧绷的心弦,突然扯断了。计划还是那些计划,心劲却不再是最初的心劲了,那么在接下来的三周里,时间管理依然在线,但是形式大于实际意义了。

哪里出了问题?又当如何解决?

托尼·施瓦茨在他的书中——《充分参与的力量:管理精力而不是时间》提到,如果我们在工作学习中,因为过多的任务量而心力交瘁时,第一件事就是停下我们当前正在做的事。而停下来,并不是简单的意味着我们什么也不做,而是思考该以怎样一种方式,更好的提高我们的精力,用来取代一味的增加我们的工作学习时间。

这貌似和时间管理所强调的——尽可能利用好时间——相背离,但其实两者并不冲突,只是大多人忽略了时间管理的高效性,简单的把时间管理和时间堆砌混为一谈。

施瓦茨宣称,我们大多数人都在追求错误的资源——一天中的几小时。然而事实正好相反,我们更应当专注于完全不同的事物——我们的精力。

当然了,施瓦茨在书中的论点过于绝对化(可以理解,毕竟是为了让书叫好又叫座。原谅本文标题同样标题党了),时间管理与精力管理本就该是种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的关系,偏向哪方都不是正确的选择。


首先,我们先来聚焦一下何谓精力?我们可以把精力分为下面四个部分:

  • 体能——身体健康程度,体力水平。
  • 情绪——开心还是难过?乐观还是积极?
  • 专注度——注意力集中程度。
  • 意志力——目标明确,不畏艰难。

回想一下我们在过往的学习工作过程中,效果不理想甚至失败的原因都有哪些?(假设我们没有在偷懒,都在按计划进行中…)

  • 早餐没吃导致胃痛,头晕乎乎的看不进书;感冒了,一直打不起精神;
  • 刚和男朋友吵架,心情非常不好,实在学不进去;
  • 天生好动症,总免不了分心;
  • 感觉迷茫,混日子心态;

正是因为上面这些或这或那的原因,即使我们在时间管理方面已经做到了足够好,却发现总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收获的效果甚微。变化来源于哪?正是精力方面的失控,凭空生成了各种不确定性。

希望这篇文章,能警醒那些过度沉迷于“计划人生”的人,在计划的时候,将精力考虑进去。别好似一头失控的列车,在人生路上脱轨!

上面四个方面,我将主要以两个维度来展开讲,体能单独讲,后三者归并到一起讲

如何保持体能

如果最大可能性的保证体能?(敲黑板:不到鸡鸣不睡觉,不到正午不起床的童鞋注意了!说的就是你。)

简单来说,就三个方面:

准时吃饭!准时吃饭!准时吃饭!

保持运动!保持运动!保持运动!

好好睡觉!好好睡觉!好好睡觉!

营养是支撑体能最主要的因素,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为啥?看下图!(抱歉没找到中文的…)

解释一下,上面的图大致意思就是人体一天血糖随时间的波动情况。特别注意时间线上的三餐进食,是维持人体血糖正常水平的直接原因。血糖要想稳住,就得靠吃,喝西北风铁定是靠不住的。血糖一旦过低会怎么样,大家心里都有数。(P.S. 减肥的童鞋注意了,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

打个预告:你知道【吃】与【大脑】之间有怎样有趣的联系吗?我们下期来详细的说道说道,吃货记得准时来打卡哦...

吃饱了别躺尸,运动起来!保证营养,就可以提供人体源源不断的动力,但这只是体能的一方面。身体的健康水平同样需要考虑在内。在所有习惯中,健身习惯可以说是最有力量的一种习惯。如果你当下不知道该追求什么,那就健身吧!

如果你现在没有开始健身,我试着猜猜看你的原因有哪些?

  • 没有时间?这应该是第一借口了吧。如果你无法每天抽出一个小时,那么10分钟呢?
  • 不擅长?各式各样的教程,各式各样的app,足够补上你薄弱的理论知识。推荐下载keep,居家即可健身。
  • 没有健身房或健身房费用太高?那就在家里,在宿舍,买一些简易器材(例如一块瑜伽垫),不一定非得健身房才可以。再不行,就室外跑步,游泳,只要你愿意做。

饿了就吃,累了就睡。辛苦一天了,身体迫切需要一场睡眠进行修复。不管你信不信,加班并不会增加你的产出,他只会让你变得愚蠢!这句话是有科学依据的,人类的记忆与睡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简单点说,你的长期记忆,是在深度睡眠里形成的。

睡眠对于体能健康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看下图…

那你知道你一天需要多少睡眠吗?继续看图…

提升你的精神力量——情绪、专注度、意志

如果你已经顺利的管理好了你的体能,你的健康,接下来就该管理你的精神力量了。

人的精神力量比体力更富于生命力。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悲痛回忆》

又聊到玄而又玄的精神世界了,也是最让我们无力解决的困扰。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面对这些“貌似很虚”的问题,人们总是习惯灌鸡汤。

看书看到吐坚持不下去了,问室友怎么办好,室友来一句“加油,坚持就是胜利!”真想抽他丫的站着说话不腰疼…

学习成绩总是比不上别人,“大厨”就迫不及待的端出精心准备的毒鸡汤:“要坚持,要相信努力就可以超越天才”…

用你说?!!!

精神作为精力的一部分,我们要尝试着去管理,切记一定要远离鸡汤,远离假大空的所谓道理。精神再飘,那也脱不开躯体,不过是人体内暂时不知道怎么运转的一系列化学反应造成的。想要管理好,一样有办法。

先说情绪管理,上思维导图…

如何控制负面情绪

具体做法,参考我之前的文章,在这里我就不重复讲了。传送门——如何有效的控制负面情绪

有句俗语很有趣,多抛坑不如深挖井,分散精力必将导致失败。专注度作为精力的一环,很大程度决定了我们的成功与否。不是有人总结了成功的公式吗,成功=专注+方法。且不论对不对,至少说明专注度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管理?

首先,是先保证自己体能和健康状况。同为精力的组成部分,两者并不冲突。毕竟,身体是我们之所以存在这个世界的唯一寄托。因此,注意休息,保持适度的锻炼,都是长期保持专注度的好方法。

除此之外,我也推荐冥想。不过要注意,冥想不是打坐,也不是闭上眼睛不说话就是冥想。冥想是一种思维训练技术,请大家不要想当然。介绍一下简要步骤…

  • 深呼吸:(2分钟)
    1. 身体放松,端坐,闭眼;
    2. 缓慢吸气,想象气体慢慢进入身体,然后四散到四肢,直到感到充盈感;
    3. 缓慢呼气,想象随着气体的排出,带走一身的疲惫;
    4. 身体保持舒缓,尽可能只有腹部呼吸动作。
  • 数呼吸:(15分钟左右)
    1. 保持姿势,恢复正常呼吸;
    2. 吸气时默念「吸气」,呼气时默念「呼气」。注意排除杂念,心头只有呼气吸气;
    3. 不必刻意控制呼吸节奏,顺其自然;
    4. 默念的同时,念头沉到腹部的鼓胀和收缩,感受腹部肌肉的松弛。
    5. 若走神,重复以上步骤数呼吸。

除了冥想,我有一个自己的小技巧,不知道是否具有通用性,也分享给大家。当我注意力分散,极难注意集中力时,我会给自己设置一个十分钟的闹钟,然后躺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始做白日梦。十分钟后,就可以把我的注意力拉回来。

码字累了想要休息,所以意志力方面容我卖个关子,以后再做分享

如果道理仅仅只是看过就算了,那就跟白开水一样,喝着也没啥滋味。上面耗心耗力看完了关于精力管理的一二三事,那接下来就该沉下心来,在管理自己的精力上发发力了。

如果你的计划表里有很多会让你的精力受损的计划,请把他们全部删掉。

像是“每天晚上熬夜背单词”,“呆在图书馆十个小时”,“不把作业写完不许吃饭”,“每分每刻都要利用起来不浪费”等等,这种计划留着过年吗?

切记,别让错误的勤奋伤害你!